
很让人感慨的一个消息。
著名体育杂志《体育画报(Sports Illustrated)》,面临解散的风险,几乎每个员工都收到了被解聘或者三个月后解聘的邮件。
时代集团70年前创办《体育画报》,一步步成长为体育杂志的天花板。
写到这,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了那一张张NBA球星的经典海报,那是无数篮球男孩所追逐的,私藏的回忆。
而登上体育画报封面,对于运动员本人也同样意义非凡,那是可以引以为傲的事情。
林书豪刮起林旋风的时候,就有这样的报道:
“华裔球员林书豪连续第二周成为美国著名杂志《体育画报》的封面人物,这在纽约城体育史上还是首次。林书豪也成为了自1990年以来第12位连续成为该杂志封面人物的运动员,诺维茨基曾在上赛季总决赛期间做到过这一点,乔丹曾连续3周成为杂志封面人物。”
封面人物,可不一般。
先讲一个年轻球迷可能不太了解的小故事吧。
2000年,悉尼奥运会,体育画报出了专题的期刊。
从参加奥运会的大国之中,每个国家选取一个标志性的团队进行报道。
报道中国体育代表团的时候,体育画报没有选女排、乒乓球、跳水...这些咱国家的绝对优势项目,或者说梦之队。
他们竟然选择了篮球...或许是出于关注度的考虑吧,毕竟篮球是大受众项目。
在悉尼,中国男篮的王治郅、巴特尔、姚明三大内线携手登上了国际舞台。
他们的身高很难不引起别人注意。
于是,《体育画报》为这三大中锋写了一篇稿,题目就叫《Great wall》。
后来,球迷都称当时的中国内线为:“moving great wall”。(移动长城)
也就是说,我们平时常说的,移动长城这个称号,就是《体育画报》起的。
报道里,有这么一句话:
“像茶、丝绸和马可波罗的见闻一样,中国男篮的高大内线开始被世界所知。“
姚明第一次登上《体育画刊》封面是2002年第43期。
封面上大姚平伸着两个长臂,一手抓着一个篮球,样子像是一个大写的英文字母“I”。
该杂志在他身体两旁分别加了一个“B”和一个“G”,正好凑成“big(大)”这个英文单词。
这,绝对的老球迷回忆啊...
但如今,一个时代,要结束了。
这背后,折射的是纸媒如今的生存环境,也不只是体育画报是这般境地,大伙熟悉的《灌篮》、《篮球先锋报》...不都如此么?
快餐文化的影响下,现代人生活步伐逐渐加快,这是历史的趋势,也是时代的更迭。
纸质媒体是时代发展的特性让它退隐。
这就好比我们喜欢的运动员迟早会退役一样,这是自然的规律。
时代的车轮隆隆驶过,绿皮火车总要淘汰的,因为高铁来了。
但是,这个年纪的我们,会为过去的情感唱挽歌。
对于我来说,体育画报的封面,就是我篮球记忆里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如今,说再见了...
